第(2/3)页 温体仁和徐光启则是跟在后面。 两人虽然都是默默听着,但是各自的感受却不一样。 温体仁震惊之余,脑子疯狂运转,暗自记下张铁骨提到的关于造船厂的每一个数据信息。 这是他的习惯,对计算和数字记忆超级敏感,但凡听到都会记下。 没有这个能力和习惯,他当初也不可能力挫六部尚书,获得朱由校的青睐,升入内阁。 至于徐光启,他其实没怎么认真听。 这可不是他第一次来造船厂了。 他对造船厂的基本信息,那也是了如指掌的。 只因为这大明宝船,他也有份参与其中。 当年建造宝船的六家匠人,刘、王、钱三家已经后继无人。 这三家分别负责的是火炮、桅杆和横梁三块。 桅杆和横梁这两块,是从龙江船厂抽调来的匠人担当的。 至于这火炮方面,试问当今天下,谁能比他徐光启更合适呢? 毕竟是有份参与建造的惊世宝船,对于明日宝船下水,他也是无比兴奋和期待的。 众人刚才一直走在材料区,被厂房阻挡了视线,只看到远处几个干船坞内,那几个尚未完成的宝船。 此刻,走出材料区。 另一边视线顿时豁然开朗。 一个庞然巨物忽然出现。 正是已经完工,准备下水的那艘宝船,站在前面跟看远处没完工的宝船,视觉效果上不可同日而语。 信王直接吓了一跳。 “本王操啊!” “这这这......这尼玛也太大了!” 温体仁也是忍不住瞪大双眼。 朱由校面上满是笑意,心中也是震撼无比。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,但是忽然站在面宝船面前,那视觉冲击感难以言表。 他不由感叹:“这宝船得有四十丈长吧!” 张铁骨笑道:“陛下,准确的说,应该是长四十九丈,宽二十丈,高十一丈,上下七层。” 朱由校一听直呼好家伙,一百四十七米长,六十米宽,三十四高! “四十九丈!七层!!!”信王直接瞪大双眼,惊呼出声。 “这就是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宝船吗?” “实在太壮观了!听说当时好像共有六十三艘这样的远洋宝船。” 第(2/3)页